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正式印發,為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國家層面的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總目標。
隨后,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方案》進一步明確“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重要轉型時期國家層面的主要目標。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2022年,各省份紛紛制定立足省內實際情況的碳達峰實施方案,提出2025年和2030年的主要目標,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同時各省份也紛紛結合省內工業、能源等特點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碳達峰任務措施、碳達峰十大行動等重點任務,助力實現碳達峰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多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碳達峰實施方案,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吉林、黑龍江、青海、云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北、貴州、海南、內蒙古、寧夏、廣東、廣西等。
實施方案普遍涉及了建材行業低效產能退出內容。在目標設定方面,大部分省市明確設置了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目標。
各省份碳達峰實施方案(建材行業)
四川
加強產能置換監管,嚴格執行減量置換政策,嚴禁新增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產能。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加大壓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力度。推動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終端化、制品化轉型。支持建材企業發展綠色低碳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建筑垃圾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加強新型膠凝材料技術、低碳混凝土技術、吸碳技術研發,開發低碳水泥等低碳建材新產品。
天津
加強建材行業產能置換監管,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
山東
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嚴禁新增水泥熟料、粉磨產能,推廣節能技術設備,提升水泥生產線超低排放水平,深挖節能增效空間。到2025年,除特種水泥熟料和化工配套水泥熟料生產線外,2500噸/日及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全部整合退出。
湖南
堅持水泥生產以滿足省建設需求為主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水泥熟料產能區域布局,實施水泥常態化差異化錯峰生產。加強低碳無碳原料替代技術研究,加快高貝利特水泥、石灰石煅燒黏土低碳水泥等新品種的推廣應用,逐步減少碳酸鹽原料用量。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大力發展先進陶瓷材料、新型墻體材料和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新型建材產業。到2025年,平板玻璃、水泥、建筑衛生陶瓷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分別達到20%、30%、30%。
青海
圍繞建材產業綠色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發展,開展行業綠色化改造升級、新型材料研發和廢棄資源回收利用。通過節能技術設備推廣、能源管理體系建設、產能整合及技術改造,降低能耗水平,加快低效產能退出。嚴格落實新增水泥、玻璃項目產能置換要求,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推動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推廣高分子材料、復合材料、環境友好型涂料、防水和密封材料等新型化學建材。
安徽
退出低效產能,嚴禁違規新增產能,嚴格執行水泥、平板玻璃產能置換政策;大力發展低碳建材產品,加強新型凝膠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應用,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施工的建材產品;加快全氧、富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應用,推廣水泥窯二氧化碳捕集純化技術,加快碳捕集利用技術產業化;提高原燃料替代比例,推廣鼓勵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水泥行業的應用,增加礦渣、鋼渣、粉煤灰等工業廢渣摻入量;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在建材行業的綜合利用。
貴州
“十四五”期間,全省建材行業產業結構優化取得積極進展,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水泥、玻璃等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的產能比例達到30%以上,建材綠色工廠建設以及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工藝裝備產品研發、示范、推廣取得顯著成效,行業碳達峰基礎得到夯實。
云南
推動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推動綠色能源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和高端躍升,加快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等資源化利用。推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綠色發展,推行“光伏+設施農業(非耕地)”等低碳農業模式。加快商貿流通、信息服務等綠色轉型,提升服務業低碳發展水平。建設綠色低碳園區、零碳園區等。
內蒙古
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推動傳統建材行業技術創新。推動建材產品轉型,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及應用推廣擴大綠色建材產業規模,積極發展綠色新型建材,提高大宗固廢的綜合利用率。加強產能置換監管,加快淘汰低效產能,嚴控新增產能。推廣節能技術設備,加強用能管理,深挖節能增效空間。
江西
堅持綠色、高端、多元發展方向,做優水泥等傳統基礎產業,做強玻璃纖維、建筑陶瓷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非金屬礦物及制品、新型綠色建材等新興成長產業。做好水泥常態化錯峰生產,加強原料、燃料替代,推廣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新型建材產品,開展木竹、非碳酸鹽原料替代。提高水泥生料中含鈣固廢資源替代石灰石比重,鼓勵企業使用粉煤灰、工業廢渣、尾礦渣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開展全省砂石資源潛力調查評價,優化開采布局和產業結構,形成綠色砂石供應鏈。
黑龍江
推進全氧、富氧、電熔等工業窯爐節能降耗技術應用,推廣高效篦冷機、高效節能粉磨、低阻旋風預熱器、浮法玻璃一窯多線、陶瓷干法制粉等節能降碳裝備。提升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能力,引導企業利用生活垃圾、固體廢棄物和生物質燃料等提高燃料替代比例,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優化調整水泥原料結構,用電石渣、鋼渣、硅鈣渣等替代,減少天然石灰石使用比例。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發展理念,開發推廣優質、高強、長壽命的綠色低碳建材產品。推進碳捕集利用封存產業化示范項目。
江蘇
建材行業方面,加快建材行業低效產能退出,引導建材產品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提升綠色建材、特種玻璃等高端品種比重。加快推動玻璃生產企業天然氣能源替換,逐步提高全省建材行業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升重點行業企業和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探索構建行業企業碳評價體系,推動行業碳足跡追蹤與碳核算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建設先行先試。
寧夏
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嚴禁新增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產能,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推動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實施水泥錯峰生產常態化,合理縮短水泥熟料裝置運轉時間。加強固廢再利用,鼓勵建材企業使用粉煤灰、煤矸石、電石渣、脫硫石膏等作為原料或水泥混合材。加強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低碳建材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綠色建材評價認證,逐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比例。
吉林
加強產能置換監管,嚴格執行國家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相關產業政策和投資管理規定,引導建材行業向輕型化、集約化、制品化轉型。優化水泥產品結構,鼓勵發展特種水泥和水泥基材料,提高水泥等建材產品中尾礦渣、粉煤灰等大宗固體廢棄物摻加比例,加大對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污泥及其他有害廢棄物的技術裝備研發和推廣力度。通過省內水泥產能置換,提高單線規模和能效水平,研究利用綜合標準推動低效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退出。
各地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碳達峰2025年和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其中,青海位居首位,到2025年,擬實現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52.2%,2030年則達到55%左右。
以下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已正式印發的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并對具體目標做了歸納。
1.浙江省
2022年2月17日《浙江省委省政府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發布,推動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4%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61.5%,森林蓄積量達到4.45億立方米,全省碳達峰基礎逐步夯實。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400萬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1.5%左右,森林蓄積量達到5.15億立方米左右,零碳、負碳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后穩中有降。
2. 河北省
2022年6月19日《河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明顯優化,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煤炭消費總量持續減少,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初步形成,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9%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在2025年基礎上繼續大幅下降。
3. 廣東省
2022年6月23日《廣東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堅決把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扭住碳排放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重點實施“碳達峰十五大行動”。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32%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為全省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4. 陜西省
2022年7月22日《陜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加快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多元儲能系統建設與應用,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優化完善電力基礎設施。深入推進節能降碳增效,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
到202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6%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5. 吉林省
2022年8月1日《吉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大重要轉型時期,制定碳達峰十大行動,確保碳達峰目標順利完成。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7.7%,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為2030年前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6. 海南省
2022年8月9日《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在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產業結構優質現代化等方面,加快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走在全國前列,爭做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優等生”,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交流中展示出海南靚麗名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2%以上,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以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繼續下降。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至54%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7. 云南省
2022年8月15日《云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建設綠色能源強省的重點任務,利用綠色能源資源富集的優勢,布局綠色能源產業發展。
到2025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不斷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創造有利條件。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力爭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8. 福建省
2022年8月21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政府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意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省建設布局,科學統籌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7.4%。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30%以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2000萬千瓦以上。
9. 黑龍江省
2022年9月5日《黑龍江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注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等4對關系,扎實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著力建設“綠色龍江”,大力推進“生態振興”,確保如期實現2030年前全省碳達峰目標。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在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以上的基礎上,努力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新增能源需求主要通過非化石能源滿足,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10. 江西省
2022年9月28日《江西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了“十四五”“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的目標,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指標,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3%,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國家確定的江西省目標值,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11. 遼寧省
2022年9月30日《遼寧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提出了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的主要目標。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3.7%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率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率達到國家要求。
12. 江蘇省
2022年10月3日《江蘇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關鍵時期,針對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風電、太陽能燈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林木覆蓋率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
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8%,林木覆蓋率達到24.1%,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持續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200年下降65%以上,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9000萬千瓦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林木覆蓋率持續提升。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為實現碳中和提供強有力支撐。
13. 湖南省
2022年10月28日《湖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參考國家下達的指標任務,分“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階段提出目標。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2%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
14. 貴州省
2022年11月4日《貴州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為推動全省域全方位穩妥有序做好碳達峰工作,制定了“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大時期的目標,同時制定了“碳達峰十大行動”,多處明確支持貴州綠色發展。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力爭達到21.6%,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
15. 安徽省
2022年12月7日《安徽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立足省內實際,明確省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聚焦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農村、居民生活和科技創新等“6+1”重點領域,提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路徑舉措。
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幅完成國家下達目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5%以上;森林覆蓋率不低于31%,森林蓄積量達到2.9億立方米。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2%以上,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5500萬千瓦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定在31%以上,森林蓄積量達到3.1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后穩中有降。
16. 青海省
2022年12月18日《青海省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重點實施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服務業綠色低碳行動、農業農村減排增匯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生態碳匯鞏固提升行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各市州有序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到2025年,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超過9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52.2%;森林覆蓋率達到8%,森林蓄積量達到5300萬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58.5%。
到2030年,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保持全國領先,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5%左右;森林覆蓋率、森林蓄積量、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穩步提高,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17. 廣西省
2022年12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增效、工業領域碳達峰、城鄉建設碳達峰、交通運輸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助力降碳、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碳匯能力鞏固提升、綠色低碳全民、各市縣扎實推進碳達峰等“碳達峰十大行動”。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18. 寧夏回族自治區
2022年9月30日《寧夏回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十五五”和“十六五”三個重大轉型時期,明確碳達峰目標將于“十五五”時期順利實現,重點實施十大行動,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
到2025年,我區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超過5000萬千瓦、力爭達到55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為實現碳排放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7450萬千瓦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提高到35.2%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
19. 內蒙古自治區
2022年11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大關鍵時期,注重能源低碳綠色轉型,明確提出到2030年,新能源發電總量超過火電發電總量,風電、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2億千瓦。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8%,煤炭消費比重下降至75%以下,自治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
20. 上海市
2022年7月8日《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明確了“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重要時期的主要目標,并進一步聚焦重點舉措、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主體,組織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
到2025年,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達到20%,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力爭達到25%,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21. 重慶市
2022年8月5日,重慶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對標中央《意見》中明確的2025年、2030年階段目標,提出了重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主要目標。
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森林覆蓋率達到57%,森林蓄積量達到2.8億立方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續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8%,森林覆蓋率保持穩定,森林蓄積量達到3.1億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并實現穩中有降。
22. 天津市
2022年9月14日《天津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時期,明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的主要指標。
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指標;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1.7%以上,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到203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6%以上。
23. 北京市
2022年10月11日《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4%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目標。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5%左右,自治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完成國家下達的任務,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