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3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文件指出: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全文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西“五個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4·27”重要講話和對廣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短期和中長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明確各市、各重點領域、各重點行業目標任務,加快實現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二)工作原則。
——統籌協調、分類施策。堅持全區統籌,強化規劃引領,各市、各重點領域、各重點行業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確定碳達峰目標任務。
——系統推進、重點突破。全面準確認識碳達峰行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加強政策系統性,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市、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率先達峰。
——雙輪驅動、兩手發力。政府和市場兩手發力,集中優勢資源要素,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深化能源和相關領域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
——開放合作、內外聯動。發揮獨特區位優勢,積極融入區域能源合作,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統籌做好面向東盟的綠色低碳合作,加快建立綠色貿易和投資體系。
——穩妥有序、安全降碳。立足廣西缺煤少油乏氣的能源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穩住存量,拓展增量,以保障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為底線,傳統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礎上,爭取時間實現新能源的逐漸替代,推動能源低碳轉型平穩過渡,切實保障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糧食安全和群眾正常生產生活,著力化解各類風險隱患,防止過度反應,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行動,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確保安全降碳。
二、主要目標
“十四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合理控制,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取得新進展,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綠色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0%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
“十五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初步建立,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應用取得關鍵突破,綠色生活方式成為公眾自覺選擇,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體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與全國同步實現碳達峰。
三、重點任務
(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
(二)節能降碳增效行動;
(三)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
(四)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
(五)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
(六)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
(七)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
(八)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
(九)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十)各市縣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