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伴隨節能建筑相關政策的興起,相關綠色保溫建材也隨之發展起來。相關科研科技攻關和轉化也開始逐漸增多。氣凝膠作為新型保溫材料,在航天、航空、工業等領域應用廣泛。但是在建筑領域氣凝膠的應用并不是很多。為了進一步提升節能建筑的節能效果,安徽省開展氣凝膠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
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了《2022年全省建筑節能與科技工作要點》。其中,在第五部分“大力提升建設科技創新能力”的第一節“加強平臺建設”中提出圍繞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BIM、CIM等領域,組織開展氣凝膠、鈣鈦礦等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
而在第三部分“穩步降低建筑運行能耗”的第一節“強化增量控制”中還提出,在新建建筑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和安徽省65%居住、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結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開展建筑節能標準執行情況檢查,確保各地設計和施工階段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啟動65%建筑節能標準實施評估,開展75%建筑節能標準修編工作。依托合肥、滁州、六安等區域試點,開展超低能耗建筑、銅銦鎵硒光伏建筑等試點應用,不斷提升建筑能效。部分原文如下:
三、穩步降低建筑運行能耗
(一)強化增量控制。在新建建筑中嚴格執行國家標準《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范》(GB55015-2021)和安徽省65%居住、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結合“雙隨機、一公開”抽查,開展建筑節能標準執行情況檢查,確保各地設計和施工階段建筑節能標準執行率達到100%。啟動65%建筑節能標準實施評估,開展75%建筑節能標準修編工作。依托合肥、滁州、六安等區域試點,開展超低能耗建筑、銅銦鎵硒光伏建筑等試點應用,不斷提升建筑能效。
(二)做好存量提升。依托黃山、淮南、阜陽等區域試點建設,加強建筑用能信息管理,開展既有建筑基本信息調查,聯合機關事務管理、數據資源管理、電力、燃氣等部門,完善建筑能耗及碳排放監管平臺建設,逐步構建跨部門的建筑用能數據共享機制。加強運行節能管理,鼓勵社會資本采取政府購買服務、PPP、合同能源管理等模式,參與建筑運行能耗管理,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加強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指導各地依托老舊小區環境提升、城市更新等專項改造,同步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地市開展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指導合肥市做好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點城市建設績效評價及經驗總結工作。
五、大力提升建設科技創新能力
(一)加強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骨干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優勢,搭建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研發平臺,支持行業企業申報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強建設行業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圍繞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BIM、CIM等領域,組織開展氣凝膠、鈣鈦礦、銅銦鎵硒、無接觸空中交互、光儲直柔等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
(二)強化應用推廣。組織各地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行業龍頭企業,召開全省建設領域科技成果推介會,邀請行業新技術單位或個人推介新技術,促進技術推廣應用。引導行業積極申報科學技術進步獎、華夏建設科技獎等獎項,加強技術成果總結提升。組織開展2022年國家和省住房城鄉建設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督促立項項目開展中期評估和結題驗收。
(三)完善科技管理。健全科技創新管理機制,完善廳科學技術委建設,優化行業專家庫。強化技術目錄發布制度,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區的裝配式建筑、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等技術。繼續推動建筑業特級、一級企業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強度納入企業考核評優內容,并在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進行公布。
(四)優化技術培訓。圍繞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重點領域的技術、標準和實施成效,對行業管理和技術人員開展專項宣傳培訓。加強裝配式建筑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裝配式建筑管理與技術人員培訓交流。鼓勵行業協會商會、高校、職業學校將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相關內容納入培訓教學內容,鼓勵龍頭企業開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等專題學習。